1.我是在大三上学期决定考研,考学科教学,属于专硕,两年制,一共考四门:政治、英语二、教育综合、数学分析。当时只想着早点毕业还没有决定考哪个学校,但去各个师范学校的招生简章里查了一下,所有师范学校的学科教学数学都考教育综合,这是专业课一。另一门专业课有的学校考数学分析,有的学校考课程论,咱们东师考的是数学分析。数学分析也是数学系本科阶段的专业课,从大一刚开学就开始,一共学三个学期,有一些基础。但教育综合由四门课程构成: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其中教育心理学在本科阶段学过一些,那三门课程大学期间没有接触过。专业课是由东师出题,而英语政治又称为公共课,由国家统一出题。

      2.在大三的寒假里,我从东师的招生简章和学姐那里打听了数分和教育综合的参考书目以及一些学习方法。在3月开学初就正式准备考研,最初好多知识都很陌生,比如教育综合完全没接触过,背了就忘,英语单词也是,于是给自己定了学习计划和每日的时间分配。从3月到6月,早上6点起床,6.40吃完早饭后去自习室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

        6.40–8.00背单词

        8.00-11.00背教育综合

        11.00-11.40做英语阅读

        11.40–1.30午饭和午睡

        1.50–3.00背教育综合

        3.00–5.30看数分

        5.30-6.00晚饭

        6.00-9.00用这个时间来查缺补漏,把白天学得不好的内容再复习一下,剩余的时间全部留给教育综合或数分

      从暑假开始又调整了一下学习时间

        5.30起床,6.30之前就坐在自习室里

        6.30-8.30背教育综合

        8.30-10.30看政治

        10.30-11.30做英语阅读

        11.30–12.00午饭,由于时间紧迫,午饭之后就不回寝室了,中午扒桌子上睡一会儿。

        12.30-4.30再看一会儿英语之后看数分

        4.30-5.30背单词

      晚上仍然看白天不会的内容 之后看数分,晚上9.30回寝室睡觉。

      下面我来说一下各科的学习方法:

      1.关于教育综合(122分):333是我最头疼的一门学科,记性差理解能力也差,学习333最初只会死记硬背,浪费了好多时间。在3月份开学前就买了凯程的解析和一本lucky学姐笔记,凯程特别厚,里面有好多内容,lucky学姐笔记很薄但内容比较少。由于大学期间学过教育心理学,便开始背大纲的教育心理学,背得很慢,不能理解都是死记硬背,早上背了中午就忘。后来把凯程的视频对着大纲看了一遍,足足花了一个星期,凯程的徐影老师讲得非常好,看过视频大概理解了一些,再背大纲的时候便轻松了不少。333内容实在太多,前几天是所有内容都背,后来发现仅存的一点信心被打击得一无所有,于是我第一遍只背重点内容和框架,并把框架写成思维导图的形式,以后每次复习都照着思维导图背,至于哪些是重点内容,lucky学姐笔记后面标注的哪些学校考过哪些题,考得多的自然就是重点内容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少,背得比较快。背完教育心理学开始教育学原理,这是333里最难背的,不易于理解还抽象,必须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教育学原理花费的时间比较长,之后又开始中外教育史,中外教育史内容多但易于理解,各章节之间没有关联,背起来容易很多。每天早上背教育综合,下午再复习一遍,第二天背诵新内容之前再回顾一遍,过两三天再重新背一遍。就这样大概用了两个月,到4月底把教育综合的框架和重点内容背了一遍。从5月份开始背第一遍没有背过的内容,这时四门课程一起背,每天少背一点,但是特别偏的没有背,比如基督教的教育,国民党的教育。在全面背诵时,好多内容很纠结不知道该怎么背,该背什么,很害怕重点的句子没有背,背的却是没有用的话。期间请教了很多学姐,后来总结了一些经验,以大纲为主,大纲里太啰嗦的背lucky学姐笔记,如王守仁的教育,大纲里太简洁的背凯程,如学记。就这样背了两个月,到了6月底,把完整的第一遍背完了,当时心里终于松了一口气,但记下来的内容很少,书合上可能连一半都记不住。从6月开始重复背,每天早上背一遍晚上重复一遍,第二天早上再重复一遍,之后背新的内容。第二遍背诵比第一遍容易很多,但每个内容都得看书,书合上就忘了,第二遍大概用了二十天。在背前3遍时我觉得自己永远背不下来333,背完第三遍我发现其实还是很有希望的,脑子里记住了一些内容。大纲背完五遍可以记住百分之八十的内容。这样背诵持续到10月份,开始背诵之前没有背过的,这时背的都是很偏的内容,大部分我也只背了框架,但仍然坚持背333,早上一遍晚上一遍第二天再背一遍,后来13天就可以背完一遍,直到考研大概背了十几遍。总得来说,我在333上花费的时间是最多的,整个考研路基本没停过背诵。也总结了一点,333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只要肯努力,都是可以的,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头脑中还要有框架。

      2.关于数学分析(134分):数分有两版教材,一版是东师出版的,一版是华师出版的也就是我们本科的教材。我把这两版里的题都做了,华师的题难一些,但东师的例题解法新颖(考东师专硕的同学一定要看一看)。我先看华师的书,从3月到5月,看得很慢,书后题也做了一遍但有好多不会的,不会的题看解析,并把不会的题画出来。6月到7月又把华师的书看了一遍,把第一遍不会的题重点做 ,这时还有好多不会的,请教了一些同学和老师。从8月开始看东师的书,东师的书不算难,很适合自学,学了华师的书再看东师的书就容易很多。两版教材里还有好多重复的题,东师的书我做了三遍,把里面的题基本弄懂了。到了11月开始做真题,15年的真题特别难,16和17年出的是原题,所以东师出题没有套路,18年一道原题都没出,但还是有把答案都记住,以防万一嘛。学硕的题我只做了00-17年的,做真题时你会发现专硕里会出一些学硕的题,考专硕也一定要做学硕的题。总体来说,数分的章节里有重点和非重点的内容,因此在看书时要有重点,我建议学妹们在看书之前看看真题,了解真题的出题方向和重点内容。在看书时,每一章每一节都要仔细看,比如数分里场论这一章从未考过,但18年出了一道填空题,当时很后悔自己没看这一章。显然,非重点内容也要看。在这些章节中,带星号的章节是非重点内容,函数极值、连续性、积分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但是,华师的书后题也有一些比较偏的题,在做题时不必太纠结这些题,因为真题是比较常规的,很少出现偏难怪的题。比如说今年的考题,虽然一道原题都没出,除了出一道场论的填空题,其余的题都是比较常规的,题量比较大,分值小,大题里有三四道是华师书后题,这就要求我们要把书后题做熟,还要提高答题速度。

      3.关于英语(63分,经验听听就好,分太低了):个人感觉考研英语和四六级英语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换句话说,四六级没过或考得不好完全不影响考研,学了考研英语,感觉自己又学了一门新外语。就说单词吧,intelligence我们都知道是智力的意思,考研英语非得考情报的意思,很少有人背过。考研英语的单词我是从头开始背的,一个一个背,和教育综合的背诵方式差不多,一遍又一遍重复背,直到考试前一天,学不进去的时候就背单词。从三月份开始看长难句,看了一点觉得看不懂,因为本人英语语法一窍不通,没办法就直接做英语一的阅读,从阅读里理解长难句,这么做也是无奈啊!从94年英语一的阅读开始做,最开始一篇阅读只对一个或两个,对多少不重要关键是理解句子,做完题之后分析句子,对着答案一句一句分析。直到做2000年之后的题时才感觉自己英语阅读能力提升了一点。到了9月份把英语一的阅读全部做完了,。开始做英语二的阅读,英语二比一容易很多,但只有8套。从10年开始,每套题都做得很不错,当时很激动,每套题做完了要一句一句分析,直到全部弄懂,需要三四天的时间。做完了英语二的真题又做了一些模拟题,感觉模拟题和真题差距比较大还影响思路就放弃了,后来把英语二的真题又做了两遍。至于完型填空,我基本是放弃的,这道题分之不大,重点是不好做,对自己的要求就是对一半就可以了。再说说翻译和作文吧,英语二的翻译通常是一篇文章翻译出来,文章读懂了自然就可以翻译了。10月份开始背英语二的作文,大作文和小作文,背的谭剑波老师的书,从书里整理了一些句子背下来。

      4.关于政治(70分):从6月份开始在网上买了肖秀荣老师的政治三件套,看了一点觉得马原太抽象看不懂,就报了文都的暑假强化班,暑假在学校里和同学们一起上政治课。课上万磊老师讲的马原特别全面,听了之后觉得马原没有那么难了,暑假一共上了七天政治课。之后开始做肖秀荣1000题,用铅笔一节一节做,错的题对着答案弄懂,边做1000题边背诵书上的知识点,每天看看新闻。做完1000题后又做蒋中挺800题,800题比1000题难,还是有好多错的,也是把错题弄会。到了9月底做完800题,又把肖秀荣的1000题做了一遍,第一遍错的题第二遍还错,好难过。11月中旬各个机构陆续出了政治的押题卷,我先后做了肖秀荣8套卷,蒋中挺5套卷,任燕翔4套卷,考研前十天出了肖秀荣4套卷,4套卷里都是精华,每年都能压中好多题,我又把这些卷子的大题都背了,有很多重复的,显然重复的是重点,要重点背。

      考研期间要关注一些微信公众号,如何凯文老师,每日一句很经典。还有蒋中挺老师,每天都会出一些政治题。

      以上是我的考研学习经验,啰嗦了这么多也不知道学妹有没有看懂,不懂的地方再来联系学姐吧。祝学妹们考研顺利!扣扣:尔无奇药药零溜无无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