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2018届的考研像一场燃放尽的烟花一样告一段落了,人群渐渐散去。成功的准研究生们皆大欢喜;失败的人各寻各的出路,或是择业,或是不甘心的勇士选择二战。无论怎样,每个经历过考研的人都曾努力过,都有自己的奋斗史。或长,或短,但毋庸置疑,都值得被纪念,因为那似乎是比高考还要刻骨铭心的一段记忆。

      回想自己考研的过程,似乎有点另类。没有半年甚至一年的备考时长,没有起早贪黑点灯熬油地刷题,甚至在出成绩时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幸运的是,在短短四个月的奋斗后我成功地考上了东北师范大学的学科语文专业。本人应届生,本科普通二本。最终成绩如下:政治73英语72教育综合12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129。专业排名第四名。希望自己作为先行人帮助更多的学弟学妹圆梦东师。闲言少叙,直接进入正题。

 

      【第一部分】——准备考研的你一定要知道的几件事

      记得在备考专业课一教育综合333期间,我有一道很喜欢的题目,而这道题恰好也是最后18年东师专业课一的真题。如果非要为自己的考研成功甚至绝大多数考研成功者找点原因,我想从这道真题入手再合适不过了。这道题为简述维纳的归因理论。何为归因?简单的说便是将一个人成功的原因归结为哪些因素。著名的心理学家维纳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好坏、身心状态以及外界环境。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考研经历简单来谈谈。

      能力高低。一个人能力的高低是不能量化的,但是却有迹可循。比如大家同是期末突击学习,有的同学却能在短短几天之内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不得不说,这样的同学学习能力很强。又如,有的人总是一点小小的挫折便坚持不下来,抱怨各种外界因素。抗压能力同样是考研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能力,考研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日复一日无聊又烦躁的复习时光,是对抗压能力的考验。再如,考研需要有很强的逻辑分析能力、表达能力、信息搜集能力、抗诱惑能力等等,这些能力共同形成一个人的综合能力。所以,老话讲“掂量自己有几斤几两”并非没有道理。

      努力程度。这可以说是决定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无论是考研,抑或是其他。在图书馆学习的几个月里,身边从来不缺比我努力的同学。一起并肩战斗的研友考上了东师的学科地理专业,她排名第三,我第四。我们都真心为彼此高兴,因为彼此的努力都看在眼里,所幸没有辜负。她来自于博达学院,这个看似并不太好的出身让很多人对东师望而却步。但她正是凭借自己的努力最终实现了梦想。所以,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便是抵达梦想的捷径。

      任务难度。看到这篇小文的你可能会好奇,为什么你的备考时间只有四个月?原因是由于对自己的错误认知导致一开始选择院校的方向错误,所以前期耽误了很多时间。简单来讲研究生分为学硕和专硕,前者偏向研究,后者注重实践。而我没有正确认识自己,甚至高估了自己,所以前期虽然也在努力,但成效却不大,而后期换了专业却实实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无疑,任务的难度决定了努力的价值以及成功的可能性。

      运气好坏。这个听起来似乎有点悬了,有句话讲“越努力,越幸运”。不可否认,任何一场考试都会带有些运气因素,我们无可准备。与其天天祈祷好运气的到来,倒不如趁这时间多背点单词来得实在。我始终坚信努力的人运气不会太差!

      身心状态。简单理解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个不用多说相信聪明的你也一定明白。而心理方面,相信很多考研人都有和我一样的感觉,考研是一个磨练心性的过程,比起身体更多的是心累。它不像高考有每天为你调理伙食的父母、有为你规划考研进程的老师,更多时候是一个人默默地承受一切。压力、怀疑、孤独等等都需要你一个人来承受。所以,良好的身心状态至关重要。

      外界环境。自习室的纪律、研友的心态,这些都会影响到考研期间变得异常脆弱的你,良好的外界环境能为学习提供一个安静和谐的空间,以使考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复习进程中。学不进去的时候看看身边比你还努力的同学你会顿时充满斗志,去食堂的路上和同学开开玩笑讲讲今天学习上的困惑你会发现一天的辛苦与劳累都会烟消云散。所以考研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严肃和痛苦,选择好的环境能够帮助你在考研路上更加坚定与顺利。

      以上六个因素是我个人认为在考研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几点。回首自己的考研历程,得到了很多亲友师长的支持、学长学姐的帮助,当然还要感谢那个在走廊里默默擦干眼泪拾起书本继续背题的自己。

 

      【第二部分】——具体的四门考试你该从何下手

      首先是政治。对于理科出身的我来说最后73分已经很满意了,一直以来我都是和大多数考研学子一样跟随肖老师的脚步来复习的,搭配着徐涛老师的视频课加深理解。肖老师有过出题经历,所以命题方面更有经验;涛哥讲课风格幽默诙谐,更容易帮助理解。复习时间也不要过早,暑假开始足够用,选择题是重中之重,大题到最后你会发现其实就剩下肖四那几张纸了。不过听说本科教材要重编,今年的考研政治要有很大变化,大家不要担心,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地做就好。

      其次是英语。个人感觉英语底子还可以,六级489,由于后期换专业后时间实在太赶,每天用在英语上的时间少之又少,所以最后分数只得了72分,些许遗憾。语言类的东西是需要语感的,所以一定要每天坚持背单词、做阅读。英语二的真题极其珍贵所以弟弟妹妹们现在千万别碰,可以拿英语一先来练手,就做阅读就好了。当然等到英一切换到英二的时候一方面你会觉得难度降低,另一方面出题的方式可能也需要适应一阵。不要忽略真题的价值,要把真题读懂、研究透,真正摸清命题人的出题套路、思维方式。这是极其重要的。

      再次为专业课一也就是教育综合。是让很多人很头疼的一门科目。但是我想说的是比起考文学综合和语言学的同学们333真的已经很好了。最起码有那么多辅导书、视频、资料可看,题目出的相对来说比较死,只要功夫下到了何愁不得高分,所以难与不难都是相对的。我到上考场之前精背背了四遍,最后一周过了三遍,总共是七遍,预计背十遍,但时间太赶,无奈只能选择保质保量。这里我想说的是框架思维是很重要的,比如说一个从未了解过333的同学问你专业课一都考什么啊,你该怎么介绍呢?这是个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具体背的过程自然是枯燥和乏味的,甚至在背过第一遍后你会发现根本不记得什么,这时候唯一能做的就是坚持,熬过去了就是胜利。还有就是东师历年来的333真题,一定要好好利用,比如孔子、学习动机都是经常考的热点,所以复习过程中要做到全面复习、重点突击!

      最后要说的是让很多学弟学妹都非常迷茫的88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了。2018年的题型变化相对来说较大,如果说看见试卷一点都不慌是假的。但我想对19的学弟学妹们来说,与其张望,不如低下头踏踏实实地看书。这门课的参考书总共有两本,分别为朱绍禹老师的《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和刘淼老师的《当代语文教育学》。建议学弟学妹们在看书的过程中能将二者整合在一起来复习,比如课程论都包含哪些部分,可以从两本书中把相应的知识点进行整合,一方面能够减轻复习难度,另一方面这样的系统复习归纳也能让你在考试时快速提取信息,高效作答!教材是基础,只有把教材看透吃透,你才算入门!当然只复习两本教材是不够用的,18年的真题已经为我们传递出了这样的信号,作为未来想要站在教育前线的语文教师,我们更应该关注一些语文教育界的新思想、新论断,比如好的期刊文章啊,论文啊都可以时常关注,说不定某一天你无意间看到的一个小观点就会成为你答题过程中的加分项哦!加上学姐复试的经历来说,积累真的很重要,!

      

      2019,看你们的啦!